News
1.產業技術現狀
在國家科技和產業化示范計劃支持下,近10年來我國碳纖維制備與應用技術,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轉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產業化建設高潮,初步建立起國產碳纖維制備技術研發、工程實踐和產業建設的較完整體系,產品質量不斷提高,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技術發展速度明顯加快,有效緩解了國防建設重大工程對國產高性能碳纖維的迫切需求,部分型號用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的國產化自主保障問題基本解決。
目前,T300級碳纖維已實現千噸級產業化,產品成功應用于航空航天和裝備,民用市場正在推廣;T700級碳纖維千噸級生產線已經建成,產品進入應用考核;國產T800級高強中模碳纖維噸級線建成并已批量生產;高模及高模高強碳纖維的產業化仍為空白,其工程化制備關鍵技術急需突破;更高等級的高強中模和高強高模碳纖維制備關鍵技術亟待攻關。
截至2014年底,我國已擁有碳纖維生產企業近40家,理論設計總產能達到1.96萬t。已建成6條千噸產能(含配套的原絲生產能力)、7條500t產能的碳纖維生產線(含配套的原絲生產能力),擁有千噸級以上規模生產線的企業4家,五百噸級的企業(或企業聯合體)5家,主體產品為12K及以下的小絲束PAN基碳纖維。
據統計,2007年以來,國內碳纖維產量逐年增加,從2007年的約200t,增加到2014年的約2 600t,但產能釋放能力弱的問題依然非常突出,2014年的碳纖維實際產量不足設計產能的20%。一方面,我國碳纖維企業普遍開工不足、設備閑置、產能浪費,生產 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受國際碳纖維行業巨頭的蓄意壓制,碳纖維售價一跌再跌,甚至跌至成本以下,碳纖維企業面臨著生產越多虧損越多的局面。目前,我國碳纖維企業長期面對“內憂外患”困擾,幾乎全部處于虧損狀態,大部分企業只能減產甚至停產,生存狀況不容樂觀。
2.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碳纖維技術、設備、品種和性能等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無論產量、質量均有待進一步提高。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
(1)重復建設多,產能利用率低
全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9大碳纖維制造商中,日本3家,美國2家,而在近幾年中,我國碳纖維產業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各地的碳纖維項目如同雨后春筍般紛紛上馬,導致目前我國的碳纖維企業超過30家。投資建設的企業不少,但同時同質化發展的低水平投資現象居多,又由于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導致產能規模小、利用率低、競爭力弱,嚴重制約了碳纖維產業的健康發展。
(2)技術相對落后,產品質量差
我國碳纖維產業目前相當于國外碳纖維企業20世紀80年代的水平,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生產技術,工藝技術的多元化體系建設尚不完善,原絲生產的技術路線單一,生產工藝穩定性差,生產過程能耗、物耗偏高,成本居高不下。
同時,國產碳纖維產業創新團隊力量不足,原始創新能力相對較弱,導致國產碳纖維表現出產品性能穩定性、可靠性差,與樹脂產品復配的應用工藝性差,好的產品產業化水平低,與國際同類產品差距顯著。
(3)部分關鍵裝備落后,設計制造能力有待突破
目前,國內缺乏大型專用生產設備的設計制造能力,對引進裝備的二次改造能力也不強。盡管一些企業已開始裝備國產化的研究,但自主設計、制造能力相對較弱,裝備的工藝適應性、系統可靠性和控制水平等方面與進口設備仍有較大差距,使得碳纖維綜合指標協調與可控性不高。因此,缺乏大型專業裝備的設計制造能力也成為我國碳纖維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4)差別化專用上漿劑有待進一步國產化
目前,國內所用的上漿劑大部分為水性乳液型上漿劑,以環氧樹脂為主,品種較少,不能滿足國產碳纖維應用日益發展的要求。不匹配的上漿劑會使碳纖維出現毛絲較多、脆性增大、灰份含量高等問題,降低了使用性能。因此,我國急需開發出包括熱塑性樹脂上漿劑在內、適合國產碳纖維的多系列上漿劑類型,進一步研發耐濕熱老化、耐高溫等領域的差別化、專用上漿劑,完善、改進上漿工藝,以滿足不同領域碳纖維復合材料加工制造的實際要求。
江蘇優培德復合材料有限公司致力于碳纖維等復合材料汽車及工業領域的高性能零件開發、試制、及生產,配備有復合材料不同生產工藝如模壓、RTM、真空導入、纏繞等,根據不同的產品需求及量綱要求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公司與所從事的專業領域在國內外的模具及原材料供應商建立緊密合作關系,使我們的產品在選材、品質、工藝及成本上均能提供客戶更優的方案。通過公司的專業管理機理念成為客戶在中國及全球轎車及商用車領域及工業設備領域輕量化零部件開發及生產的伙伴。